🎉 攢成長值,抽華爲Mate三折疊!廣場第 1️⃣ 2️⃣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!
總獎池超 $10,000+,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、F1紅牛賽車模型、Gate限量週邊、熱門代幣等你來抽!
立即抽獎 👉 https://www.gate.com/activities/pointprize?now_period=12
如何快速賺成長值?
1️⃣ 進入【廣場】,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【社區中心】
2️⃣ 完成發帖、評論、點讚、發言等日常任務,成長值拿不停
100%有獎,抽到賺到,大獎等你抱走,趕緊試試手氣!
截止於 8月9日 24:00 (UTC+8)
詳情: https://www.gate.com/announcements/article/46384
#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#
從項目上幣經歷看Web3行業亂象與理想
項目上幣經歷引發的思考
近期,我們的項目正在進行品牌和主網升級,同時進行換幣操作。作爲一個從2017年就開始構建的項目,我們對這些標準流程相當熟悉。除了必要的合規程序和代碼審計外,主要考慮的是市場預算、新增用戶和流量,以及如何讓現有用戶受益等方面。項目方需要流動性和新的交易場所,而交易平台需要用戶和交易量,這是一種互利共贏的關係。
然而,在與某些交易平台接觸過程中,我們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情況。在初步商務溝通後,研究部門提出了幾個可能導致我們無法上幣或需要增加預算的問題。我想分享其中幾個值得討論的點:
首先是關於數據和熱度的問題。研究部門認爲我們的社交媒體和鏈上數據不足,並舉例了同行業其他項目。這讓我感到困惑,作爲專業的研究部門,難道無法辨別數據的真實性嗎?比如,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社交媒體帳號,每條推文只有幾千瀏覽量和不到10條評論,這顯然不太合理。再比如,某些項目的鏈上數據顯示大量交易記錄集中在單個哈希中,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很難發生,除非不考慮成本或者根本不在乎數據本身。
其次是投資機構背書的問題。現在很多項目上幣都需要知名投資機構的支持。但作爲一個已經運營6年多的項目,我們一直是自籌資金,從未接受過外部投資。在我們看來,這種純社區驅動、沒有投資機構控制、富有"情懷"的項目應該是值得肯定的。然而,在研究部門眼中,這反而成了缺乏正統機構背書、不夠合法、缺乏熱度的標志。
第三個問題涉及代幣流通量和估值。我們的項目從2019年至今,所有代幣都已解鎖,市值等於完全稀釋估值,其中近70%的代幣鎖定在驗證人節點中。研究部門認爲這可能帶來巨大的拋售壓力。但實際上,我們是一個純社區驅動的項目,大部分代幣都在驗證人節點中,誰會有動機大規模拋售呢?而且,我們的項目已經存在多年,如果真要拋售,爲什麼要等到現在?更重要的是,拋售壓力應該與市值成正比,而我們這個擁有實際業務、產品、客戶和收入的AI數據層項目,市值僅有不到1億美元。相比之下,那些剛上線就估值10億美元的項目,才更值得關注其潛在的拋售風險。
這些經歷讓我深感困擾。我理解研究人員每天要評估衆多項目,都有自己的觀點和評判標準。但最基本的真僞辨別能力不應該缺失。令人遺憾的是,現在似乎流量造假、數據造假、項目換皮、空投給工作室後由做市商出貨等行爲,竟然成爲了項目上幣的基本操作。
我認爲,早期項目上幣與風險投資類似,主要看重的應該是團隊的品質。如果上幣都依賴於這些針對交易所和投資機構的手段和操作,那麼這些項目的長期發展前景就令人擔憂了。
作爲在這個行業深耕多年的團隊,我們了解這些技巧和手段,但我們選擇不去使用。因爲這些行爲最終只會讓灰產和莊家受益,而代價則是新進散戶的資金、開發者的精力被轉移,以及整個行業的衰退。
回想2017/2018年ICO時期認識的夥伴們,雖然那時的社區資源匱乏,但大家討論的都是如何提高效率和安全性,如何推廣到市場,遇到黑客攻擊時如何互幫互助等等,真正追求共同發展。那時介紹風投和交易所上幣機會都是無償的,而現在卻充斥着各種回扣、介紹費、推薦費和管理費。
真的很懷念那個時候純粹的我們和這個行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