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i Network: 專爲交易打造的高性能Layer1公鏈

robot
摘要生成中

Sei Network: 專爲交易而生的高速Layer1公鏈

近期,SEC對某交易平台的起訴成爲加密行業最大的事件之一,導致大多數加密資產價格出現大幅下跌。這一事件不僅使加密市場再次陷入低迷,也讓用戶對中心化交易所的信任度下降,從而凸顯了發展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必要性。在這一背景下,Sei Network作爲一個基於Cosmos SDK構建的Layer1公鏈應運而生,其目標是成爲DeFi、NFT和GameFi領域中DEX的首選公鏈。

詳解Sei Network:爲交易而生的高速Layer1公鏈,能成爲去中心化"納斯達克"嗎?

Sei Network的設計理念是在通用公鏈和特定應用公鏈之間找到平衡點,成爲專門爲交易而構建的公鏈。與通用公鏈相比,Sei在每個技術層面都進行了優化,以提供最佳的交易基礎設施。相較於特定應用公鏈,Sei則更加通用,可以支持各種交易應用程序,而不局限於某一特定應用。

作爲專注於交易的公鏈,Sei的核心目標是解決當前鏈上交易所面臨的可擴展性問題,並成爲最快的Layer 1公鏈。爲此,Sei實施了多項重要技術改進:

  1. Twin Turbo共識機制:這一創新使Sei能夠實現300毫秒的最終確定時間下限,速度比某些公鏈快10倍。

  2. 可組合架構的訂單匹配模塊:這使得Sei上的dApp具有同步可組合性,同時通過橋接合作夥伴,實現了與其他生態系統的異步可組合性。

  3. 基於市場的並行化技術:這項技術將吞吐量提高了5-10倍,並支持訂單批量處理,簡化了跨不同交易所更新多個訂單的過程。

  4. 流動性管理系統:這一系統有助於DeFi、GameFi和NFT應用程序在利用Sei區塊鏈的敏捷性和效率的同時,爲用戶提供更深入的流動性系統和具有成本效益的交易流程。

詳解Sei Network:爲交易而生的高速Layer1公鏈,能成爲去中心化"納斯達克"嗎?

Sei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訂單匹配引擎:Sei在鏈級別創建了一個訂單下達和匹配引擎,這使得構建者可以輕鬆地使用這個引擎來創建基於訂單簿的交易所,省去了從零開始構建訂單簿的步驟。

  2. 並行訂單執行:Sei能夠按順序處理同一市場內的訂單,同時可以同時處理來自不同市場的訂單。這種方法顯著提高了Sei的吞吐量,同時確保了驗證者之間的確定性行爲。

  3. Twin-Turbo 共識機制:這一機制包含智能區塊傳播和樂觀塊處理兩部分,大大提高了區塊處理速度和效率。據測試,Sei將區塊確認時間從6秒縮短到500毫秒,實現了全網最快的最終區塊確認時間,並達到了每秒處理2萬筆交易的吞吐量。

詳解Sei Network:爲交易而生的高速Layer1公鏈,能成爲去中心化"納斯達克"嗎?

除此之外,Sei還引入了單塊訂單執行、訂單捆綁、頻繁的批量拍賣和本地價格預言機等功能,進一步提高了網路的效率和可擴展性。

詳解Sei Network:爲交易而生的高速Layer1公鏈,能成爲去中心化"納斯達克"嗎?

在生態發展方面,Sei已經吸引了大量投資和項目加入。目前,Sei生態基金的總規模已達1.2億美元,其生態系統已吸引了超過150個團隊在其上開發項目,涵蓋基礎設施、DEX、MEV、跨鏈、NFT、抵押借貸等多個領域。

詳解Sei Network:爲交易而生的高速Layer1公鏈,能成爲去中心化"納斯達克"嗎?

總的來說,Sei Network作爲一個專注於交易的高性能Layer1公鏈,通過其創新的技術應用和全面的生態布局,爲DeFi基礎設施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在快速發展的加密交易市場中,Sei的高速、可擴展性和經濟性使其成爲交易者、開發者和遊戲社區的理想選擇。

SEI6%
查看原文
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,僅供參考(非陳述或保證),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,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。詳見聲明
  • 讚賞
  • 5
  • 分享
留言
0/400
FrontRunFightervip
· 13小時前
又一个声称解决最大可提取价值(MEV)的L1……我们之前见过这种黑暗森林的舞蹈,真让人无奈
查看原文回復0
BearMarketSagevip
· 13小時前
这一波跌真是大礼包啊 抄底SEI了
回復0
RektButStillHerevip
· 13小時前
好,就这个赛道打一把
回復0
币圈黄昏浪子vip
· 13小時前
炒过千币,次次在顶接盘,但风险也是财富
回復0
Sandwich Huntervip
· 13小時前
吃席都赶不上热乎的
回復0
交易,隨時隨地
qrCode
掃碼下載 Gate APP
社群列表
繁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Tiếng Việt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Español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Français (Afrique)
  • Português (Portugal)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日本語
  • بالعربية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
  • Português (Brasil)